×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对分课堂在诊断学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1]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它是基于当前高等教育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而提出的,其结合了传统讲授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优点。对分课堂教学法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3个部分(即PAD教学)。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即是把课堂教学时间对半划分,一半时间用于教师精讲理论知识并向学生提出思考题,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内化吸收相关知识点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自2014年9月开始推广,已在教学中得到较多应用[2-3],但在《诊断学》实训课的教学中尚是空缺。《诊断学》是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学科,其中体格检查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必考内容,更重要的是,体格检查操作能力扎实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所必需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训课教学才是真正从课本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的基础。以往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易使学生沉迷于手机。因此,实训课教学改革的工作更是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理念更新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于2019-2020年第一学期将PAD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实训课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教学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 对象与方法

选取我校2018级临床专业(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1个班为观察组(n=30),采用PAD教学模式进行《诊断学》实训课教学;另一个班为对照组(n=30),采用传统的讲授演示教学法教学。两组在年龄、性别、实验前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所用教材、课程进度、教学项目、任课教师均相同。

1.教学方法。根据我院教学计划安排,两组实训课均在《诊断学》理论教学后进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进度安排,抽取其中5次实训课进行对照实验,并进行考核,对照两组考核成绩。所有实训项目均在临床实训楼教室进行,教室均备有实训课所需各种器材及耗材。以神经系统检查为例,将教学方法报告如下:

观察组:采用PAD教学方法。1次课2个学时,共10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分为5人1组,共6个小组。分3个阶段进行教学:①第一阶段(教师讲授):教师先讲授神经系统检查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操作示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讲授“精讲”二字是关键,“精讲”即是对于教学的重点内容要重点提示,并基于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可能的难点作细化讲解和示范,而其他具体细节不作分析,应“留白”。如向学生提示深反射中肱二头肌反射属于职业医师考试内容,专科学生基础课程知识薄弱,因此肱二头肌腱的准确定位是学生的难点,肌腱的定位应做示范,但不示范整个操作流程;之后布置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如肱二头肌反射操作要点有哪些,肱二头肌反射检查的正常反应是什么及反射中枢在哪里。时间15-20分钟。②第2阶段(学生内化吸收环节):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和理解课本中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并自行完成思考题,同时鼓励学生可借助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本环节要求学生独自对神经系统检查的知识进行3个层面的梳理分类:第1个层面为“亮闪闪”,即是自己已经完全理解,感受最深的知识点;第2个层面为“考考你”,即是本章节知识点中自己已经理解,感觉其他同学可能有疑问的知识点;第3个层面为“帮帮我”,即是对于自己还存有疑问的知识点向其他同学提出求助。时间为30分钟。③第3阶段(讨论及成果展示阶段):本阶段是在课间休息后第2节课进行。本阶段分为2部分,第1部分为讨论,是学生通过独学,将教师所讲授的重点、难点和从课本中获取的知识点进行内化吸收后进行组内讨论,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答案,提出困惑,强化知识点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节奏,鼓励所有同学活跃起来积极参加发言和展现成果。时间为20分钟。第2部分为成果展示,即是小组派代表演示教师指定的本章节相关操作,也可以由代表发言讲述本组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演示操作后由其他组同学判定操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由其他组同学纠错。教师仅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进行纠正和解答。时间为15分钟。剩余时间则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汇总,全面梳理神经系统查体的操作要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对难点和重点再次进行回顾。时间15分钟。

上一篇: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对实验诊断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