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淋巴瘤虚拟仿真诊疗教学体系建设方案的探索

1 淋巴瘤虚拟仿真临床诊疗技能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全球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挑战——越来越多的患者缺少高质量的医疗救治,医务人员也需要不断接受新技术的专业培训。因此,提升医务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成本就尤为重要[1-3]。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淋巴瘤是我国发病增长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5%~7%,年死亡人数超过20 万。目前,我国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3%~5%,每年新发病例约10 万,已成为我国男性的第八大高发恶性肿瘤[4]。

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全身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生淋巴瘤而产生不同临床症状,故被称为“千面肿瘤”,在诊断方面有较高的难度和专业性。《2019 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中数据显示[5],我国约43%的患者曾有过误诊经历,51%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方得以确诊。据《柳叶刀》2018 年的统计数据[5],中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38.3%,这一数据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为57.3%和68.1%,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淋巴瘤专科医师严重不足,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程度只达到60%。导致还存在很多淋巴瘤诊疗不规范的现象,很多淋巴瘤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故而,医学生及专科医务人员在淋巴瘤临床诊疗方面的技能亟待提高。现在国家整体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相对不平衡的情况下[6-8]对于基层医生的培训,还有开展新技术的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9-10]。

然而,即使在我们很多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目前也尚未设置淋巴瘤专科,特别对于一些地市级或者更基层的教学医院,淋巴瘤的患者数及高水平淋巴瘤专科带教师资匮乏。在淋巴瘤病例诊疗方面,病例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较难接触到临床患者,对临床病人的诊疗经验仍停留在书面案例、图片影像资料上,多数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只能靠自己摸索进行学习提升,这无疑会拉长时间跨度,加大学习难度,甚至会出现一些本可避免的问题,对患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11-13]。患者资源和专业师资分布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淋巴瘤规范诊疗的临床技能教学和培训受到限制。但是让医学生和基层医院医生都进入高层次附属医院血液淋巴瘤专科进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在教学容量和成本费用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探索建立可行性更高、更便捷有效的淋巴瘤临床诊疗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 淋巴瘤虚拟仿真临床诊疗技能教学体系的建设内容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淋巴瘤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检验检查结果判读、诊断与鉴别诊断、淋巴瘤分析分期、规范化诊疗全过程。依托真实完善的临床诊疗典型病例资源,实现病例内容可编可选有针对性,重点难点内容具象化,医疗资源器械齐备,诊疗手段丰富多样,实践操作可重复的专业技术培训新技术,将在现实实训中难以完成的教学和继续教育任务,转变为实验开展安全可控,流程可靠数据准确,资源消耗经济环保的教学实训模式[14-15]。

2.1 建设目标

淋巴瘤虚拟仿真临床诊疗技能教学体系项目虚拟仿真软件系统建设,将基于“学科融合、教研相长、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理念,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医院临床实践经验的优势,建设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高效管理分配教学资源,实现临床与教学的资源共享,满足医学院、各级医疗单位的各类教学、科研、继续教育、技术技能推广的需求[16-18]。探索淋巴瘤临床诊疗教学、临床实践和医疗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服务支撑体系。

2.2 软件系统建设内容

淋巴瘤典型病例诊疗虚拟仿真软件系统由病理机制、理论知识、整合学习模块和临床病例诊疗模块构成。软件系统包括病理机制数据库、病历数据库、治疗方案数据库、三维模型数据库、信息管理数据库五个主要数据库组成。

2.2.1 病理机制数据库

病理机制理论知识整合学习模块是针对淋巴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整理:

(1)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2)病理学及常见病理类型;

(3)发病机制;

(4)临床表现;

(5)诊断和分期;

(6)治疗;

上一篇:浅谈中职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以电工基础课程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