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老师你需要一柄勺子浅谈声乐教学手段多样
在音乐学习的各大门类中,无论是器乐、作曲或是音乐学理论研究,要学好学精都不容易,个人认为声乐类学科的学习,应该是最为抽象和难于理解的。沈湘先生在邹本初的《歌唱学》声乐理论书的书序中就写道:“在音乐艺术的表演技巧方面,声乐和器乐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在乐器制作方面,声乐是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制作乐器’,器乐则是依靠人工他造,因此,掌握技巧,前者比较抽象,后者比较具体。声乐上这种抽象的歌唱技巧,对每个演唱者来说,都有个人的不同体验,在描述演唱方法的感觉时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我认为,只要能达到好的演唱效果,不同的说法不同的经验都可以成立。对这些经验,声乐界的同行如果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那样的话,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得到促进。”从沈先生的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以下几层意思:一、声乐学习的抽象性决定了声乐学习的难度。二、声乐教学是个性化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三、声乐教师应努力尝试和开发多种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常规的声乐教学手段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教师发声示范,学生模仿,即传统所说的“口传心授”。另一种则是在声乐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对演唱者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调整声音状态和学习声乐作品的表达方式。金铁霖教授在他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法》中介绍的“启发式感觉教学方法”,“就是用感觉、假设和比喻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目的”。这种方法无疑属于第二种常规声乐教学手段。第三种手段是利用教学手势,配合语言描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进行少量的身体接触,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打开口腔,有些教师会轻捏学生的腮部、拉低学生的下巴;有时候为了感知气息的对抗和支持,教师会用手推学生的腰部等。在杨立岗教授的《声乐教学法》中,杨教授提到的“形象比喻法、夸张描绘法、情感带动法、借鉴吸收法、体态动感法”等教学方法,多数也包含在上面三种常规声乐教学法中。
声乐课是一门技法课,学习者在这门课上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熟练运用到不同声乐作品中去。而鉴于声乐课的高度抽象性,对于声乐教师来说,方法和手段显得尤其重要。当三种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声乐教学的需要时,就需要我们广大声乐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坚持前人已摸索成熟的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试着运用更多样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更为直观和可操作的教学活动。下面就来谈谈本人的几种其它教学手段,供各位声乐教师同行来讨论和尝试。
一、 每个学生,都需要一柄勺子。为什么是勺子呢?它也可以是一把叉子,一根筷子甚至一根棒形饼干,它可以是任意一样可以伸进学习者口腔深处而不会刮伤的细长物体。考虑到工具的安全性耐用性以及卫生因素,勺子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个工具是用来提示任何教师要求但学生未能领悟到的口腔部位、气息流向、咬字位置、打开口腔的部位等等。很多时候,仅仅凭借语言需要很多时间让学习者明白的位置,用勺子点一下,简单快捷明了。这柄勺子它就是声乐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让一部分抽象变成具体。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教师在使用这把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轻点轻划,作用仅限于提示位置。我曾在一本声乐教学理论书中读到另一个运用勺子的方法——压舌面。那本书的作者称这样做是为了使舌面放平。为了验证他的方法的可行性,我自己亲自检验,发现这么做不但不能放平舌面,反而引起舌头的僵硬和不适,因此我本人是坚决反对的。同样一把工具,怎样运用是关键。每一样工具都有它的限定性,超过了限度胡乱运用,效果适得其反。
二、 声乐课堂需要一本图画本。不少人认为声乐课是门不需要板书的课程,因此黑板并不是琴房的标配。但我本人并不这样认为。我会在琴房放置一本空白的图画本,我把它视为很重要的一个教具。这个本可以用来写字、画图形、书写节奏等。在讲到咬字环节的时候,它可以用来书写拼音,用来配合讲解音韵学方面的知识点;在配合讲解肌肉的使用和气息的走向时,它也可以用来绘制简单的人体图形。是配合教学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搭档。当语言教学和比比划划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一支笔一个空白的画本来达到教学目的。如果琴房足够宽敞,教学条件允许,琴房能够配备一块小黑板或者写字板,会更为方便。
上一篇:立足乡土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升级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