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导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实施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困境诊断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期望学校开设的专业与企业的产业对接、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教师可以站得了讲台也能够下得了车间,企业师傅能够在岗位上做好工作也能够走入课程讲授知识,全员、全过程培养学生,以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多措并举让校企深度融合,让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对应,入学与招工一体化运行。但是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

(一)企业育人机制没有建立

1.企业缺位的双元育人体制

德国推行的现代学徒制,是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中国实施的现代学徒制的现实情况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严重缺位。往往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只把学生当作“廉价工人”,不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中很大原因是校企双元育人体制没有建立,价值取向不同,学徒制培养大打折扣。

2.动力不足的育人现实

企业一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而对学生的培养又是公益的,出于社会责任,短期内单个企业很难见到收益,在目前的状况下,企业育人内在动力不强。同时,学生目前择业的途径非常广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也不一定在这个企业就业,或者有的就业一段时间也会选择离职。

(二)企业轻视育人

1.现代学徒制培养文化缺失

企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现代学徒制文化欠缺。本来是按照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但是到企业中后往往完全按照企业正式员工来对待,从事一些流水线的工作。同时一线管理人员对学生态度缺乏耐心,对学生反馈的意见不能及时答复等。在校企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虽然公司答应学徒培养,但实质上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2.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不足

目前政府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际的措施,比如在税收、资助方面来支持现代学徒制企业;企业需要对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培养,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同时在专业建设方面,企业文化没有深入融进专业建设方案中,没有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对现代学徒制培养不热情,对企业管理会产生抵触心理。

二、实施现代学徒制改进措施

在目前状况下,为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探索出一些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并与企业共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实时诊断,出现不足就进行改进。

(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现代学徒制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联合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与柳州钢铁集团联合组建了棒线轧钢班,在全校公开招聘、选拔了25名学生组建了棒线轧钢学徒制班。建立了校企人才培养和考核评价机制,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学徒进行培养和考核。

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与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协议》,明确学徒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进一步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加大人力、财力、设备、场地等的投入,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2.校企双方共同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

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既有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式,又延续了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以解决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长期存在的断层现象。校企双方建立起新型的师徒关系,使技能型人才培养有了更精准的方向,徒弟不仅可以向师傅学技能、学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职业素养、学习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让学生与师傅紧密联系,零距离上岗,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的同步。

3.校企双方建立双导师制度

为激励企业师傅参与学徒制培养的积极性,举行师傅与徒弟的拜师仪式,通过拜师仪式明确师徒关系。把“拜师仪式”作为人才培养中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同时给予企业师傅在精神上的支持,彰显企业师傅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师傅会从情感上给予学徒更为细致、耐心的培养。

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协商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初步建立了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目前已经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性在线自主学习模型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