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诊断学思维能力*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必然是临床各科的基础。目前传统的诊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例如,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合作交流能力不易被激发和鼓励。因此,有必要对临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但如何在我国现行教学体制下进行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探索[1-4]。近年来,笔者尝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借此机会与各位同道交流体会或思考。

1 启发式教学模式涵义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遵循教学规则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国外,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称启发式谈活法或启发式问答法。它与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杰罗姆S 布鲁纳于21 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发现式教学法一脉相承。所谓启发是指在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程序。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孔子提出并确立了“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开发学生智力的启发式教学法则。启发式教学是与之相对而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发展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积极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5]。

现在课堂改革也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为导向,要求课堂真正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积极参与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2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达维多夫曾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加工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改进和方法的选择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模式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推导出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和方法设置的相应有机内容。

“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提出目标——学习的探索——实践的巩固——标准考试。

3 启发式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步骤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为:老师编写并构建了一个启发的大纲——课前学生根据大纲去图书馆参考相关材料——老师指导下一堂课的授课——学生们讨论启发的大纲和讲课中相关问题。根据老师的授课,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进行讨论,为自己找到最佳答案,制定最佳的临床基础决策,并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4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案例设计思路

4.1 创设开展启学式教学法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制定患者诊疗计划、典型病例、病情观察等工作,可以在“临床问题”和“证据”之间做出自我判断,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临床思维,实现“正确反馈”学习效果。学生学习临床中,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通常成员为4~8 名,符合开展启发式教学法的人员分配。学校设有多媒体学术会议室,数据库,多媒体设备,并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

启发式教学法在目标教学中,通过提出目标,使教学具有关键点、学习有方向、学生有学习动机,而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通过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综合类比,批判性分析,从而做出判断、鉴别诊断、诊断以及治疗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康复和预防提供所有可用的信息和最佳证据并实施和纠正思维活动的过程[6]。

4.2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案例设计思路 诊断学在指导教学方法的材料长期准备和沉淀后,详细说明以下4 个方面:(1)在上一节课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的要点构建一个导学式大纲;(2)学生需要根据构建大纲的特点系统地搜索相关文件,并全面收集证据。在下一节课中,将指导课程方法的基本步骤应用于小组讨论,并将基础科目和临床科目的知识点渗透到一个真实的典型案例中并将被整合;(3)将相关文献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严格评估,以找出最佳证据(包括疾病的症状,病因,发病机制,鉴别和辅助检查);(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将当前最佳研究证据应用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5)后效评估临床实践和结果;(6)在教学结束后同时参加测试。

上一篇:立德树人背景下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