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诊断学教学实习的创新应用
消化内镜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一部分,由于其覆盖了解剖、病理、内科学三门基础学科的知识,知识面比较广泛,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应的操作技巧及内镜知识,对带教老师及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消化内镜也成为诊断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与其他诊断学课程相比,消化内镜的实践性更强,而且具有集操作与诊断于一体的学科特点,要求手脑并用,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将所学的解剖、病理、内科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结合到诊断中去,因此,决定了消化内镜教学在实习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及教学领域的发展,口口相传及观摩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需求。选择适当的内镜教学的方法并将其合理搭配使用,灵活快捷的运用于消化内镜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探索对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因此,结合目前消化内镜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多年来的带教经验,我们提出相关优化和创新建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消化内镜的兴趣,同时提高消化内镜诊断学实习的教学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统招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学生(2016年入学,消化内镜诊断学课间实习时间:2019年3月—2019年6月),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其中男生11 人,女生13 人,平均年龄(18.)岁。对照组:其中男生12 人,女生12 人,平均年龄(18.)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每个班级随机分成3 个小组,每小组8 人,分组上课。实验组:实习期间引入消化内镜模拟操作、典型病例讨论平台、互联网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单纯的传授医学知识。
1.2 研究方法
分别由两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实验组:每组随机选取一名学生任组长,负责组织学生实习。具体步骤:
(1)提出与实习相关的具体问题。涉及内镜的基本知识,消化道的组成及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消化道疾病内镜下表现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提前一周告知学生。
(2)带着问题收集资料。教师负责随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图书及文献,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团结合作,在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的同时增进团队精神。
(3)内镜模拟操作及讨论。教师示范后,手把手进行教学,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解剖结构及操作知识,实施模拟内镜操作;观看内镜图片,掌握常见疾病内镜下常见表现。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讨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合消化道常见疾病在内镜下的表现及内科学知识,如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下一步如何治疗,每个学生都要发言且互相纠正和补充,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随时与学生沟通,增强互动性,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鼓励和促进他们学习,使学生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4)组织医患实践活动。在带教老师协助下,学生学习如何更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何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让学生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疑难问题,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补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5)总结和评价。在课间实习即将结束时,先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实习中的不足之处及心得体会,其余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汇总,在学生总结不足与体会的基础上,提出特别需要注意及容易忽视的问题,对整个消化内镜诊断学实习期间的教学情况做出总体评价,补充学生未意识到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自己的不足,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提出相应的诊治方案。
对照组: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消化内镜室,观看内镜操作过程,教师进行讲解,并随机根据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对相关的疾病进行讲解,包括疾病的病因、内镜下的特点、疾病的诊断依据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治疗等。学生在实习期间全程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并记录教师所教知识点。
1.3 统计学方法
在临床实习结束1 周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测试。方式为:基础理论考核及知识应用能力考核。其中,基础理论考核分值100 分;采用病例图片分析题进行知识应用能力考核,为不定项选择题形式,分值100 分。采用SPSS 9.0 软件,对两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上一篇:PBL联合LBL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